查看原文
其他

别轻易设置朋友圈分组可见

生活周刊 2020-09-10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槽值 Author 槽值小妹

午饭时,和几个朋友闲聊春节出游的计划。


许多朋友都盘算着把长假时的工作提前做好,再开启假期看春晚吃大餐抢红包。


只有一个家很远的朋友例外。


他早早和家里人打好了招呼,为自己的不回家找了个合适的借口:没抢到票。


“和爸妈在一块儿,我们一天能吵三回架。”


“他们老觉得我还小,唯独在婚姻这件事上认定我已经老了,指不定回家怎么催。”


……


越久不回家,越担心和父母聊不到一起去,害怕互相看不惯的事儿太多,引发争执。




从什么时候起,他们被朋友圈嫌弃


对家人的不满,是从意见相左开始的。

在外打拼的年轻人,只有在短暂回到家时,才会明显地感觉到:两代人对很多事的想法可能完全不同了。

《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》显示,“父母亲戚组”最受冷落。

52%的子女选择屏蔽父母,把他们当成“圈外人”。

年轻人们说,情非得已。

确实你很难理解,为什么每次费尽心机挑好了礼物,却怎么也送不到他们心里。

想表表孝心,给妈妈买条贵点的裙子,后来一次次的经历,会让你逐渐厌倦和她一起购物:

你在商场里走来走去两三个小时,只想挑到那件最让自己满意的。

她老往打折商店里冲,首先看服装的价格。

然后她摇了摇头。

直到看到50元一条街,她才不知疲倦地试穿衣服,最后,选一套运动服,把它装在便宜的塑料袋里带回家。

好像你做了那么多,都是错的。


翻出手机相册,都是近期和朋友旅行的笑脸,跟爸妈的合照还是去年春节的那一张。

连拍照这种小事,都变成了每年一次的例行公事。

假期里的家庭聚会,一家人张罗着给郊游留纪念:

“来来来,你难得回来一次,站在中间。”

看了看手机,七大姑八大姨早已把合照原图发满了家庭群。

你觉得,怎么修也不够发一条朋友圈的标准:

合照“老土”,背景都是花花草草。

被抓拍的照片里,自己笑得太傻,连身高都被拍成了一米五。

最后发了一条朋友圈,却设置了仅对家人可见。

解释太累,到最后就变成了无话可说。


你只是习惯了家里给的温度

长大以后,我们与父母的关系,像极了恋爱。

那些絮絮叨叨,已经习惯到让人感觉不出温度,在很多人眼里只是麻烦。

算起来,我其实很久没有和爸妈一起出去旅游了。

今年是工作完全没有空闲,但在以前,我同样“骗”过他们很多次。

去年推脱太忙,最后十一没回家,和闺蜜结伴去临近城市玩。

两人信心满满地要走一条小众的自驾游线路。闺蜜不会开车,司机自然就是我。

没想到一路状况不断,高速公路全部免费,路上挤满了车。在经历了几次堵车之后,我们又错过了出去的路口,绕进陌生的小县城里,又碰上修路,瞎走了好一段。

等到终于绕回到高速,距离导航最初提示的到达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。

我被折磨地嗓子干疼,再加上长时间驾驶颈椎酸痛,整个人心烦意乱,拿起水杯想要喝水,才发现杯子早就空了。


我是在那一瞬间才突然意识到,之前默默准备这些的一直都是爸妈。

两人一定要带足了热水才会上路,晕车药也是车上的常备品。

有时临出门了,看着妈妈慢吞吞地倒水,心里埋怨多此一举,出门又不是没有服务站,去哪里喝不到水呢。

上次全家一起出去,我还为走错了路对爸妈好一阵责备。

负责开车的爸爸显然觉得自己是主要责任人,手足无措地讨好了我很久。

实际上,我才是那个悠闲地坐在后座,什么忙都帮不上的人。

习惯了家里的温度,让我们错过了太多感心的瞬间。


那些你辜负的,终会变成你怀念的


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:发张出去玩的照片,要被“拷问”去哪儿了、跟谁去、怎么不学习;

抱怨最近太累,爸妈就要“连环追问”……

“嫌弃”父母的瞬间,又岂止发生在旅程中。

嫌他们唠叨,嫌他们这个不知那个不懂,嫌他们总有操不完的“闲心”。

朋友抱怨:在朋友圈晒了一束花,下一秒亲妈就打来电话旁敲侧击“那男孩人怎么样,做什么的……”

她知道那是关心,可这种关心让她感觉像是背后有双眼睛,时刻盯着不放。

那些亦真亦假的段子、随手发发内心毫无波澜的句子,偏偏父母会当做天大的事情,认真到令人不耐烦。

但随着年龄增长,历经人世冷暖后,总能辨清真心与假意,知道谁才最值得珍惜。


看过一部微电影,孤身在外的女儿总是借口太忙,挂掉父母的电话。

她在朋友圈发一张穿运动内衣夜跑的照片,被妈妈留言指责“一个女孩子半夜穿内衣跑出去像什么样”;

晒图配文“爱上长跑”,爸爸留言催婚:还不如来个爱情长跑……

女儿烦透了爸妈的不理解,过年假期,她选择去非洲沙漠跑马拉松。

父亲气极:“谁大过年的不回家,平常连话就说不上两句,现在连家都不回了。”

女儿也气:“说了你也不懂!”

可是等她赌着一口气,真的站在了沙漠马拉松的起点时,才发现这条赛道远比自己想象中难太多。

她深感无助,就在快要坚持不住时,终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:“加油啊!”

为了女儿的梦想,从没踏出国门的爸爸妈妈,经历了过境被刁难、语言不通的窘境,一路奔波,来到异国他乡,只为了给女儿一个拥抱、一份支持。


你以为最不理解你的人,恰恰是最愿意为你的梦想付出一切的人。

总有一天你会发现,那些被你厌弃的唠叨,一句句都是他们的爱和担忧。

有人做调查时,采访了一些和孩子沟通出了问题的父母。

令人诧异的是,多数父母没有抱怨,只有自责:

“知道被孩子屏蔽我心里不好受,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,以后得注意。”

“她不愿意回家那可能是我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,以后改进,或者注意说话方式方法。”

我们总调侃自己在“甲方爸爸”面前卑微得像条狗。

却很少注意到,爸妈在我们面前,有多卑微、有多周全。


读者聊起自己漂泊多年,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做的早餐:

“一个人在外面,便利店的包子连续吃了三年,才发现那个总是起早两小时为自己准备早餐的妈妈,曾为自己的健康,付出了多少心思。”

也有人在一边生病、一边赶稿时,想起从前生病,总有爸妈嘘寒问暖、买药熬粥:

“那时候我才知道,我爸妈比我自己都更心疼我自己。”

同事感慨:“我已经到了随时随地都会想起爸妈的年纪了。

看到有小朋友坐在爸爸肩头看升旗,会想起我小时候也曾被我爸托在肩头看风景;

看到送孩子上学的妈妈,眼前全是我妈以前送我上学的情景……”


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东西,它可以让我们慢慢体会父母给予我们的爱;

时间又是一个很坏的东西,它总是让我们太晚才懂得珍惜。
 
李宗盛在《新写的旧歌》里唱着:

“那些年只顾自己,虽然我的追求,他无能也无力参与。

只记得我很着急,也许因为这样,没能听见他微弱的嘉许。”
 
那些曾被我们忽略的、遗忘的,总有一天会变成我们怀念的、悔恨的。

人这一辈子,这样的温暖不会太多。

点点滴滴,都值得珍藏、回忆。


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“槽值”,情感八卦吐槽,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,既能提笔写文,也能教你把妹撩,关注槽值寻找共鸣。公众号:“槽值”(ID:caozhi163)微博@槽值。


编辑:林荟萃
审稿:梁文静、王东
往期精彩

MJ搭肩王祖贤,林青霞抱4岁徐若瑄:没有PS的时光里,他们惊艳了岁月!

过年发朋友圈,凑不齐九宫格怎么办?

快来捡漏!很少有人知道复旦旁边的二手书店,满满的都是宝藏 | 最上海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